城乡公共安全与建筑防灾减灾须有系统化思维已成论坛发言人的一大共识,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车书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所长李引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金磊教授就此发表观点,综合、整体、多角度等词汇频频出现。
建立健全城乡综合防灾体系
近两年,车书剑特别关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问题。他认为,汶川大地震后的连续灾情引发了一连串严重的城市安全问题,凸显出我国脆弱的城市防灾系统。
车书剑分析道,我国城市防灾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城市防灾减灾立法滞后,城市综合防灾机制有待改善。第二,城乡减灾规划滞后。一些政府部门对城乡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不够重视,未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第三,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城市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防灾减灾科研滞后。第四,重救灾、轻防灾减灾。
针对上述问题,他建议:一要加大抗御专项灾害的立法力度,加强综合性法规立法工作,扩大法规覆盖面,在深度和广度上将法规与防灾减灾体系有机结合。二要建立综合协调联动机制,整合防灾减灾管理机构,建立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统筹各类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管理部门,整合防灾后援力量,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三要增强城乡防灾能力,完善城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
建立城市统一消防救灾系统
火灾是各种灾害中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且极具毁灭性的灾害,那么,单一的城市防火问题是不是一项系统工程?答案是肯定的。
李引擎从城市防火角度出发,介绍了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共性问题,如基础设施较差,建筑本身耐火能力低;建筑密集,规划布局混乱;建筑电器存在火灾隐患;缺少整体防火体系,各部门只能开展局部研究工作;在综合防火能力和防御体系政策研究方面有待加强。
李引擎主张建立城市统一的消防救灾系统:一是建立统一的城市防灾救援机制,我国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的是以消防队为主体,建立城市防灾统一指挥救援中心。二是建立义务消防救灾组织,遇到火灾可马上投入行动,国家应在相关法令中明确其地位,并为义务消防员建立伤残保障体系。三是消防灭火指挥高度智能化,一个地点出现火灾可实现多点式处理。四是救火救生一体化。五是完善社会安全管理制度,走以经济调整为主、行政政策为辅的道路。
多维视角审视城市安全设计
当城市让生活变得糟糕时,城市化本身就是个需要警惕的问题。不健康的城市化是麻烦的制造者,是安全问题的源头之一,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与城市转型相配套的安全顶层设计。在这方面,金磊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编制中的《城市安全设计大纲》。
去年12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正式出台,金磊对这一规划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它在安全预案和营造安全空间等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主管部门应把城市应急管理视为常态管理。
如果对城市安全设计进行多维化视角审视,现有城市项目,尤其是城市综合体及巨型工程还仅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和符号,由于其所依托的增长模式十分脆弱,所以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城市安全设计大纲》把城市总体防灾减灾规划体系化,从大格局上把控城市的安全用地结构,最大限度地隔离城市事故和灾害隐患,强调综合减灾大安全观。
他的设计大纲在城市防灾与建筑整体安全设计的构造建设上有所突破,即构建安全可靠的城市生命线系统并与重点建筑相联系。另外,大纲不仅是规划设计的安全措施,还是一个安全设计标准化指南,有助于完成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
此外,河南省土木建筑协会秘书长王新泉教授还从城市规划和定量评判城市安全性问题的视角出发,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在基于城乡规划理论的中小城市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